从小时候,我们都喜欢一股脑儿地做决定,从小学时一次买很多的棒棒糖,到大学时一口气买下一堆不需要的书,一股脑儿这种行为似乎总是与我们相伴。这股冲动,也引得我们经常在购物时,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决定。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?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?
“这本神奇兽图鉴看起来不错,买来当宿舍装饰吧!”
“这双鞋虽然不是我刚看上的款式,但是打折啊!”
“小红书上说这个面膜好,我也来试试吧!”
如果你在购物时也这么想,那么你很可能在购物前没有做一些认真的思考,而是被各种促销和推荐所吸引,让自己的购物车里塞满了各种东西。研究发现,当人们在购物时,大脑中的“奖励中心”会释放多巴胺,让我们感到快乐。而这种快乐会让我们更容易受到各种促销信息的影响,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。
尤其是当看到“清仓大甩卖”、“买一送一”这些字眼的时候,我们脑海中的购物愿望按钮似乎被瞬间按压,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冲上去拿。这种冲动不仅仅是因为价格,很多时候,还因为我们对某种商品抱有期待,或者是因为我们想通过购物来获得一种即时的满足感。你是否曾在疯狂购物后,看着空空如也的钱包,又看着堆积如山的商品们发呆?
我们都知道,一旦冲动购物,那这股冲动的势头将一发不可收拾。比如,买了一本书,却发现不感兴趣,但因为在书签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,便不舍得丢弃,于是就堆积在一边的角落。又或者是买了太多的化妆品,却发现它们并不适合自己,于是堆在化妆台上,渐渐被遗忘。而这些堆积的物品,最终可能被丢弃,或者堆放在家里,占据了一定的物理空间,甚至可能带来环境污染。当我们准备进入购物狂欢时,一定要记得审视一下自己的购物动机,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商品,而非只是一时冲动。
“一切都应该有个度。”对于冲动购物,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,不被促销和宣传所迷惑,让自己所购买的东西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。在购物之前,可以先设定一个预算,确定自己需要哪些东西,然后再看是否真的需要。在购物时,不妨三思而后行,确保自己的购物动机是长期和理性的,而非仅仅是为了得到短暂的满足。
也别忘了,懂得欣赏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之物,或许是另一种美好的冲动。
一股脑儿的冲动购物看似简单,但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机制和故事。我们应该意识到,无论是购物还是其他事情,多一些思考和理性总是有益的。但偶尔让生活来一点小小的冲动,也未尝不是一种调味剂。毕竟,生活不就是需要些小惊喜和小乐趣吗?